空管应急处置卫星通信保障研究

摘要

我国空管应急系统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级管制中心(或空管机构)普遍采用“本地备援”的应急策略,建设了主用系统和备用应急系统,但2套系统多同址部署,在遇到地震、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经常共同毁损,应急处置能力较弱。且相邻管制机构之间管理区域、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存在差别,缺少异地支援演练,异地备援和协同能力差;军民航移动备援式空管应急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仅在机场或管制中心配置了少量机动式地空通信装备和便携式通信导航设备来提高本场空管应急保障能力。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稳定、开通迅速、组网灵活、不受地形限制、支持宽带综合业务传输等优点,主要面向军民航固定和机动管制中心提供“本地备援、异地支援和移动式备援”应急通信保障,在我国空管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机动管制中心系统建设中,应重视卫星通信手段的运用,通过研制机动卫星通信装备加入现有空管卫星通信网工作,为机动管制中心语音、监视信息、飞行情报等业务提供传输保障,提升系统自主通信保障能力。而机动管制中心配套卫星通信装备根据管制中心系统运载方式不同,也分为舰载、车载和便携式三种站型,主要由天伺系统(含BUC和LNB)、卫星调制解调器、业务复用设备、用户信息引接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加入既有空管卫星通信网工作,实现机动管制中心之间、机动和固定管制中心之间的组网通信。机动管制中心配套卫星通信装备除应满足环境适应性好、业务保障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快速部署和快速开通等通用需求外,还应注意卫星通信网络顶层设计应兼顾机动卫星通信装备建设需要,机动卫星通信装备应重视业务信息引接与系统互联互通设计,地面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应考虑机动管制中心灵活入网需求,卫星网网管系统设计应重视机动卫星装备和重保任务需要,机动卫星通信装备应达到空管卫星通信入网标准才能入网工作,以及综合利用多种卫星通信资源提升空管应急处置整体保障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