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 >清代史馆中史官的“生存”状况——从一个侧面看史馆修史与专制社会的关系

清代史馆中史官的“生存”状况——从一个侧面看史馆修史与专制社会的关系

摘要

史官是史馆修史的主体,同时也是专制官僚体系中的一分子,并在专制官僚体系的运作之中生存。清代史无专官,史馆中史官的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占主体地位的翰林院官员,也有内阁、军机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派充的官员,还有根据实际情况举荐、延请、招考和征用的人员。清代史馆中史官的流动性很大,统治者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将史官调离史馆。从现存的档案可以看到,当时史官离馆的原因很多,有陞任、降调、学差、回籍、告假、丁忧、试差、终养、患病、革职、休止以及馆员外选、钦点庶吉士等。清代史官多是知识精英,有着修史以经世的政治情怀,但由于清廷设馆修史,目的是借修史来作为其推行官方意志和政治教化的途径,所有修纂事宜,从思想到方法,必须秉承皇帝意志,对于历史事物的认识和解释,都是皇帝定了调的,史官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在史馆之外,他们有较大的可能通过私撰史书来批判现实,将忧国忧民的史官本色表达出来。rn 他们的以史经世的思想因为有了史馆而变得自相矛盾,多数史官表现出政治上的保守和迟钝,无法在社会变革面前做出相应的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