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澎湖望安花宅聚落形态及生活面初探

澎湖望安花宅聚落形态及生活面初探

摘要

2003年9月,望安乡中社村(花宅)在政治圈外沈寂了20多年后,因为被“世界文化纪念物守护基金会(WMF)”列为世界一百大濒危纪念物,让这个小地方又重新被看见。rn 在聚落保存工作中,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当地人,不论是任何一间历史悠久的古厝或是其他有形、无形的文化资产,都是由“人”而生,由这些人所形成的文化特质所构成。就当地人本身而论,在对聚落本身价值的认知上,往往很容易忽略了“生活”这一环,因为习以为常,所以跳过“生活”,直接将聚落价值归于一间间颓圮闲置的古厝,然而古厝毕竟还是由人所建筑,当聚落内的各种人为元素抽离之后剩下的就是人与自然环境,这两者间如同生态学所谓的“共生”关系,人的文化特质表现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聚落,反映至现代,聚落的营造历程则将更进一步地作为聚落保存的核心价值,因此本文将针对聚落形态的构成与生活面进行初步探讨与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