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简析车载信息数据库框架的选择

简析车载信息数据库框架的选择

摘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高速列车科技发展,201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国科发计(2012) 230号”印发《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为此决定研制以全息化列车状态和动态数字化环境为基础的测试技术与平台,其中核心技术之一就是通过使用现有的3G,WIFI等网络技术,将既有线路上车辆的车载数据进行“落地”处理,最终实现对运行状态下车辆的各项数据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考虑到未来数据量的激增,以及作为云计算平台数据分析的数据源,则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架构介绍了数据库的分类,结合车载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建立车载信息数据库架构的选择依据有适用于大数据、数据的连续性、数据的高速读写、多语言的用户接口。由于现有的采集过程是基于3G和WIFI网络,数据从车上“落地”后如果立刻转存至总服务器上,会因带宽问题,造成无法形成正常的数据流。服务器端因为使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当数据不完整时,会不断请求发送断点的数据并且缩小传输速度的窗口。这导致服务器端的其他线程“饥饿”,从而使服务器性能低下。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在数据“落地”时,应有一个本地数据库,暂存数据。并且做数据的筛选。数据的筛选过程不仅可以使数据的容量变小,而且能对即将传输数据的类型、优先级、大小和期待返回的结果做预先的判断,从而使总服务器更好的处理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