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

摘要

以“主体间性”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对“主体问性”美学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和阐发,同时对比了主体性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美学特征,可以发现“主体间性”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在感知世界时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美学的理论缺陷,解决了前实践美学没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它的提出也开辟了审美实践的新视野,为审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方法,促进了美学理论建构的创新和完善,是当代美学理论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的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它面临着学者们的质疑也是必然的,因为它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探讨空间,也有不少问题有待商榷,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倘能进一步汲取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资源,深入完善主体间性美学理论体系,那么它一定会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