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 >人结肠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人结肠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rn 方法:50例进展期结肠癌病人术后,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4周开始免疫接种,治疗分4次接种,每次间隔7-10天;每次接种4个部位,以邻近淋巴结为佳,第1、2次为含福氏不完全佐剂的疫苗;第3、4为不含福氏不完全佐剂的疫苗。第1、2次免疫后,每天肌肉注射rIL-2 10万单位和GM-CSF 50μg,连续3天。主动免疫治疗前3天,第4次免疫治疗后一周,进行免疫效果评估,①体外检测:采集病人血清,检测血清中以流式细胞分离术/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0、IFN-γ水平;②在体检测:用PPD及自体肿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试验(DTH),在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3天及第4次免疫治疗后1周,以PPD(5TU/0.1ml)、自体肿瘤细胞抗原(1.O×106/0.1ml),在同一时间,在患者上肢前臂皮内注射,观察48小时后,评估对自体肿瘤细胞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以PPD作为非特异性对照,测量注射后红斑、硬结大小(mm);③DTH反应部位皮肤活检:在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4次治疗后,切取DTH反应局部2mm×6mm皮肤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镜下观察计数CD4+、CD8+、DC 细胞等在DTH反应局部的浸润情况。rn 结果:①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升高,由(6.01±2.30)pg/ml 升至(12.98±4.65)pg/ml;而IL-10水平由(19.80±10.15)pg/ml降至(8.92±4.60)p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②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typeherpersensitivity,DTH)则明显增强,硬结由(4.7士1.9)mm增大到(19.9±5.1)mm,P<0.01,提高机体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明显增加;③DTH反应部位,CD8+T细胞、CD4+T细胞及DC细胞浸润明显增多;④病人耐受性良好,元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⑤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辅助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延长结肠癌病人的无瘤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rn 结论:①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②可改善肿瘤病人的抗瘤免疫反应;③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杀灭残留癌细胞、抗转移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