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两宋之交辞赋的传承与递变

两宋之交辞赋的传承与递变

摘要

两宋之际的辞赋发展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变化。两宋之际,时局、士风、政坛的变动等对辞赋的走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靖康之难的时局促使北宋后期辞赋中弥漫的衰飒之气向深沉、悲枪的方向发展;北宋后期以来士风的萎靡和南宋初期党争的白热化以及权臣搜权等因素促成了颂美辞赋不合时宜的畸形繁荣;文化格局的调整促成了南宋山川风物赋的兴起;北宋后期以来的文化专制政策在南宋初期得到变本加厉的实行,其结果是辞赋中的爱国热情无法充分伸张,而是和忧患意识纠缠在一起,表现得压抑而凝重;北宋后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分裂,济世救民的人世追求和遁世无闷的人生旨趣渐行渐远,南宋初期的文人由于忧惧宦海风波,更关注世俗生活,更热衷在辞赋中表达对世俗安闲生活的热爱;由于学力的鄙陋、心态的不平衡,南宋初期辞斌抒情说理的风格由理趣深邃转向张扬外露、直白肤浅,进一步推进了北宋末期以来辞赋创作水平的下滑态势。很明显,在南宋初期辞赋的发展中,还没有显现出文人们振作赋坛的努力.建炎二年(1128),朝廷定诗赋、经义取士.有宋一代进士科考试,经历了数度废兴离合之后,有宋一代进士科考试,终至稳定于诗赋、经义平分秋色的局面,但是,辞赋在科场的作用仍无法和策论抗衡。高宗虽然也曾提出“最爱元佑”的口号,但是和诗歌一样,辞赋同样是创新不足而在继承苏、黄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南宋初期辞赋创作在赋境、赋艺的开拓上是相当不够的,不过,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两宋之际时局、政坛、士风的流变,为我们提供了那个大转折时代各个层次的嫂变史,而且,其生动性和真实性可能是诗、词等其他文体无法比拟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