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介休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介休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

2.2.2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依据介休市1954-2008年55年的气候资料,对照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介休市气候资源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能资源表现在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日射强度减弱,,影响了作物光合产物的形成,致使果树花芽分化减少,高粱等作物受数不足的事件发生.热能资源表现为气候日趋变暖,进入90年代,气温突增,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上升到11.6℃,较50年代上升了1.3℃;季平均温度较50年代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夏、秋季则相对较小;气候变暖还表现在春来早、夏提前、秋延长、冬增温,为此农作物生育期比80年代之前提前,冬小麦收获期平均提早了5天以上,大秋作物成熟期提早了5~7天.由于夏播作物播种期提前使生育期增长了10天左右,麦后积温可增加300℃以上,故麦收后再播玉米已成为可能,这对提高亩产量有利;持续出现暖冬,可使果树及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率提高,有利于家畜、家禽的安全越冬、增膘,并提高产乳、产卵量.同时,也为虫卵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病虫害越冬基数提高,对农业生产构成了较大的潜在威胁.水能资源表现在降水量自90年代以来,呈持续、迅速减少趋势,减少速率10.0㎜/10a,到本世纪,降水量虽有恢复性增加趋势,但仍低于历史平均值.由于降水减少,加之气温升高、风多风大,加大了蒸发量故干旱更趋严重.连年大旱不但使农业连续减产,还使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断流、水库干涸从而使各个经济部门均因水资源匮乏,持续发展受到了影响.为此,针对介休市未来气候变化提出了应对措施:(1)在作物布局和调整农业结构时,要考虑旱作比例,注意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2)加大环保力度,还当地一方蓝天(3)重视植保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4)由于气候继续变暖,在农作物生态区划上冬小麦将不属于"北部晚熟冬麦区"而成为"中部中熟区";耕作制度不再是二年三季栽培区,将成为一年两季区,传统的农事活动、耕作技术随之都将变化.物种及品种将以新面貌出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