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通过空间与社会的分形学比较研究看社区治理方式

通过空间与社会的分形学比较研究看社区治理方式

摘要

现代主义城市建设浪潮席卷了全球,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也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西方城市营造法式”的改造,从城市的整体到城市的细胞——社区.生活环境的确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生活方式呢?反思近三十年来社区生活的改变,我们都有一种模糊的失落感,存在于物理空间上的社区建设与心理空间上的社区坍塌,那么如何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间找到连接的桥梁成为新时代社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分形学原理的无限比例相似性或许可以成为这个“桥梁”.本文通过历史上东西方居住空间的差异对比,从社会学角度尝试分析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分形特征差异,进而根据东方的居住分形特征提出社区改革的图景.rn 首先明确的是在现代社会完全恢复宗族群居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其次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单位体制”我们发现“类宗族”居住圈层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依靠单位来完成这一职能又是不可能的了,但我们可以探讨的是,是否可以通过职业类型、兴趣等非金钱的纽带因素,建立存在认同感的居住模式。rn 将由高档住区、中档住区和低档住区组成的居住体系转变为教师村、医生之家、设计村等组成的居住体系,比如在教师村中,可以来自不同的学校,但业主的职业类型是相近的,这样就形成一种天然的“类宗族”,并且相同的职业类型,还会进一步引发社区活动、社区商业的进一步特质化,从而进一步强化认同感。rn 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的社区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得以实现,在尊重买卖自由选择的前提下,采用定向优惠的方式即可实现,只要当一个社区中“主体人群”超过1/3,其良性效应就会反应链式的出现,使每一个社区成为类似于以前“单位”的自我治理的细胞。rn 将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模式,回归到祖孙三代的大家庭模式,在社会关系心理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中国的养老问题势必会回归家庭、回归社区,西方的养老院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社区有老,如同有宝”,老年人是社区关系的黏合剂,也承担着家庭顺利运行的关键作用,因此未来的社区、住宅单体是否实现同在一个小区内居住或者是同一住宅内居住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以强化血缘纽带为目的的居住空间改良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社区治理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