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四届国际出版学术会 >如何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知识共享空间

如何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知识共享空间

摘要

对于数字化带来的“知识的开放化”和“知识的空洞化”所导致的“知识的劣质化”,该如何避免呢?换句话说,这关系到能否真正成功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知识共享空间”。rn 人们并不应该因此否定技术的进步,而应该在接受新技术的基础上,构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体系。rn 公众性的必要条件之首为“公开性”,且它们之间互为必要条件。正因为有了这种公开性,才保证了公平性、多样性、独立性、信赖性、共同性。包括媒体企业、撰稿人,以及整个媒体和大众传播活动的表现行为都是公众性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要求体现公平性、多样性、独立性、信赖性、共同性等属性。因为具有了这样的属性,公众的知情权才可以得到保障。rn 还有一个条件是“普遍性”,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能够保证访问权限的平等性、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性和地域性。这与前者一样,对于媒体的企业行为和大众传播活动来说理所当然是重要因素。更不用说,日本的新闻媒体一向重视这里所说的“普遍性”,并有特殊的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渊源。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日本所特有的全国覆盖的媒体放送、报纸发行等体现普遍性的传播局面并得以维持至今。rn 另一方面,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或者先于数字化而到来的多媒体时代,媒体或者大众传媒活动的便利性、均一性、市场性更加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够通过充分发挥作为“知识共享空间”的必要条件的公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得到公众和社会的支持呢?支持率将成为探索其未来性的试金石。换言之,今后作为撑起共享空间的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大众媒体也是应该具备这些特性的吧。rn 在能够确保这种“空间”的存在,同时构筑了信息流通的社会基础之上,以新闻传媒为首的言论、思想市场才能得以支撑。从那一刻起作为读者的普通公民的表现自由才能得到体现,数字技术才能真正有利于民主主义的健康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