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从'台湾的根在河南'谈起

摘要

说台湾的根在河南。第一,要从文物考古的角度说,从台湾“恒春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古遗物中,有大量而完整的带有连续菱形纹的陶片。台湾考古人类学专家认为,此处彩陶文化属于河南仰韶文化部分。并推定,恒春文化的主人是现代高山族的祖先。也就是说,高山族的祖先是新石器时代,由河南向东发展,跨越当时还是陆地的台湾海峡而到台湾繁衍的一支。第二,为开发台湾、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立下不朽功勋的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祖孙几代与河南荥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郑成功传略》与族谱都记载:“郑成功远祖荥阳。”故在赞颂郑成功赐姓时有“安乐村中,切幸考亭教化;荥阳家里,犹欣赐姓传声”之赞词,在郑成功诞生地的日本国平户市的“郑成功庙”上挂有“荥阳之光”匾额,证明民族英雄郑成功得益于荥水阳光之哺育,又为荥阳每得了荣光。第三,郑克爽归顺大清后,原郑成功部下黄廷奉康熙之命,带兵五营到南阳邓县(现邓州市)屯田。黄廷手下有个高山族马夫叫依那思罗,精武功、善骑射。黄廷为他娶妻建房,使依那思罗安心居住、生儿育女。依那思罗死后,人们为他立碑纪念,把他居住的村命名为“台湾村”。台湾村百姓善射骑,好狩猎,爱穿华丽衣服,咏诗对歌,还保留一种独特的殡葬习惯,就是在死者殡葬时,墓坑下放一块木板,意思是让死者渡海回乡,寓意台湾村人思乡绵绵之情。第四,台北市1956年建设的巍峨雄伟的历史博物馆,所藏的8万多件文物,多数是来自原河南省立博物馆的商、周时代出土文物,其中包括周王室之礼器、乐器,战国时代的各种兵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等。rn 还有台湾流传着“根在河洛”、“河洛郎”之谚语。就姓氏而言,据台湾《民生报》、台北电话薄统计,台北地区靠前的十大姓陈、林、张、黄、刘、杨、蔡、许、郑、周,其根绝大部分都在河南。无怪乎卢书记“常回老家看看,常回老家转转,常回老家干干”的话一出,豫台经贸合作182个项目、528亿投资就在河南尘埃落地。而在此次会上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同志对进一步发展“豫台游”提出“相通点”、“结合点”、“关节点”之设想。围绕此三点,特献出一个“金点子”。此点的初衷是1997年底在编辑出版《郑成功与祖国统一》一书时提出来,曾经被中央统战部肯定。当时曾建议,在河南选择交通便利,区位适当之地,仿照深圳“锦绣中华”之形式,兴建“锦绣台湾”(台湾风光苑)旅游项目。而随着郑州中原西路开通,温州郑氏宗亲斥资在中原西路南的丁店水库(郑州第二大水库)旁的盘龙山上荥阳郑氏名人苑内,由温州郑氏宗亲斥资所建“荥阳郑成功纪念馆”之建成。建议就在此处引进台资建造此一旅游项目,使之能成为“美丽宝岛台湾游”的宣传基地,同时亦能起到满足来豫台胞思乡之情的需要。此愿若能实现,定能成为促进豫台合作的一个完美工程。故特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金点子”贡献出来,望能引起有关领导与专家的重视与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