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5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聚乙二醇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10与TGF-β的影响及意义

聚乙二醇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10与TGF-β的影响及意义

摘要

目的: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我国属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有3700万HCV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导致慢性化,慢性化率高达50~80%。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是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结合利巴韦林,但干扰素对基因型1b的应答率仅30%,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的免疫调控和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IL-17,IL-10与TGF-β是否参与丙型肝炎发病,同时动态观察聚乙二醇α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rn 方法:研究对象,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例,诊断符合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血清甲、乙、丁、戊、庚、HIV等病毒标志物为阴性,没有其它肝脏病变,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61岁。正常人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50岁,均无肝脏疾病。研究方案,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α干扰素(派罗欣)135u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胶囊(800-1200mg/d),视病情酌情使用水飞蓟素制剂或甘草甜素制剂。但不使用任何免疫增强剂或抗病毒药物。预定疗程为48周。所有患者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前3~7天、治疗后1周、4周、12周、24周、48周接受研究者的询问与查体,并检测外周血WBC、ANC、RBC、PLT、肝功、肾功;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48周检测HCV-RNA定量。观察并记录与干扰素有关的不良反应。标本采集,清晨空腹采集治疗前后每例患者血样各1份,1小时内在低温离心机中分离血清,置于-80℃保存备检。检测方法,血清IL-17、IL-10与TGF-β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由美国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用美国伯乐550型酶标仪测OD值。血清HCV-RNA定量应用罗氏公司提供的抗增荧光分析系统和技术检测。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rn 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10与TGF-β水平分别为173.52±29.07pg/ml、110.95±30.43 pg/ml和41.75±16.93 pg/ml。慢性丙型肝炎组血清IL-17与IL-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而TGF-β在两组间无差异。治疗前后IL-17、IL-10与TGF-β水平的比较:治疗结束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10与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rn 结论:细胞因子IL-17与IL-10均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与肝脏炎症活动、肝损害密切相关。应用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后IL-17与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检测IL-17与IL-10这些指标对指导干扰索等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对观测干扰索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