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摘要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粘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少有转移,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隶属于肝外胆管癌范畴,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rn 胆管癌的发病率和发病原因可能存在地区和种族间的差异,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在欧美国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肝门部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美国有40%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人尸检时发现有胆管癌。在东方国家,胆管结石和寄生虫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胆肠内引流后反复胆道感染常导致胆管癌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提示胆管癌与丙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