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第五届中日脊柱外科骨科国际研讨会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rn 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采用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男32例,女14例;年龄49~73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3个节段病变,其中C3,4、C4,5、C5,6 30例,C4,5、 C5,6、C6,7 16例。46例均有不同程度四肢与躯干感觉减退,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行走不稳及腱反射亢进。颈椎MRI示均有3个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病程7~29个月,平均13.5个月。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 3、12个月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rn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1个月。术后2周内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1例术后1周钛网向上终板塌陷约2 mm,随访期内未见加重;余内固定物位置良好。46例术后12个月颈椎正侧位X线片均可见椎间隙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8.1±0.3)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14.6±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个月时改善率为(69.8%±0.2%)。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 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 °±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Odom 临床效果分级标准评价:获优20例,良17例,可8例,差1例。rn 结论: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