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 >特发性矮小SHOX基因异常表型及X线骨骼特征的研究

特发性矮小SHOX基因异常表型及X线骨骼特征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中矮小同源盒基因(short stature homeobox—containing gene,SHOX)缺失和突变与表型及X线骨骼特征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卫星分析、外显子及增强调控序列(conservednon—codingDNA elements)CNE9测序对2008年7月至2010年07月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收集的患者354例ISS患者进行SHOX基因分析,检测出的SHOX基因异常患者的表型及X线骨骼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无SHOX基因异常的ISS组对比分析。结果:(1) 354例ISS患者中发现SHOX基因异常37例(10.5%),其中外显子突变3例(8.1%),缺失32例(86.5%),CNE9缺失2例(5. 4%)。(2) SHOX基因异常组与SHOX基因无异常组在年龄和身高上无统计学差异,但SHOX基因异常组BMI (-0.067±0.975)和SHOX基因无异常组BMI (-0.224±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O1)。(3)方差分析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的表型指标有:坐高/身高、臂展/身高、前臂长/身高、上臂长/身高、小腿长/身高、小题围/身高、四肢躯干比、校正身高与四肢躯干比之差;无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有:前臂围/身高和上臂围/身高。(4)方差分析三组X线骨骼特征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 )的有:桡骨垂高、尺桡骨远端高度差和尺桡骨远端关节面夹角。其中最突出的是SHOX异常组尺桡骨远端关节内侧面夹角明显减小(p<0.01)。结论:(1)SHOX基因异常患者占特发性矮小的比例约为10. 5%。(2) SHOX基因异常患者表型改变有BMI、坐高/身高增加;前臂长/身高、四肢躯干比减小;四肢躯干比小于校正身高等;其中前臂长/身高、校正身高与四肢躯干比之差的意义较大。(3) SHOX基因异常者X线骨骼指标的改变有尺桡骨远端关节内侧面夹角减小、桡骨垂高和尺桡骨远端高度差增加等。(4)上述表型和X线骨骼指标改变为临床上筛查SHOX基因异常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