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草业科学》 >黄土高原放牧型豆禾混播草地系统生产力

黄土高原放牧型豆禾混播草地系统生产力

         

摘要

分别在阳坡和阴坡建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紫花苜蓿+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紫花苜蓿+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3种混播草地,于建植第2年开展肉牛轮牧试验,分别测定以上3种混播草地的植被组分、牧草营养品质、牧草产量和家畜增重,旨在探究黄土高原阳坡和阴坡退耕地上不同类型豆禾混播草地的草畜系统生产力,以期为该区域放牧型豆禾混播草地的建植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中混播草种在植被中的干重比例维持在80%以上,可提供牧草增重净能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介于1.6~3.0MJ·kg^(-1)和12.7%~17.6%;紫花苜蓿+鸭茅组合在各坡向的牧草产量均显著(P 0.05),阳坡3种豆禾混播草地均可持续满足体重450 kg肉牛日增重1.2 kg以上的营养需要;阴坡家畜单位个体增重显著(P <0.05)低于阳坡,这可能与该坡向放牧家畜在出牧和归牧过程中较高的能量消耗有关;阳坡家畜单位公顷增重取决于牧草产量,紫花苜蓿+鸭茅组合家畜单位公顷增重较其余两个混播组合分别提高11.4%和18.4%。综上,紫花苜蓿+鸭茅组合牧草产量和家畜单位公顷增重最高,可作为该区域建植放牧型栽培草地的首选组合;阳坡牧草产量高于阴坡,更适合在阳坡建植放牧型豆禾混播草地以获得更高的草畜系统生产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