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1998—2017年上海市不完全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998—2017年上海市不完全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1998—2017年上海市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50家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医院收治的3061例IKD和5634例完全川崎病(C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IKD组和CKD组患儿的性别分布,分析IKD患儿比例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情况、IVIG无应答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并探讨I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用于校正混杂因素和鉴定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KD组与CKD组间男性患儿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98—2003年相比,2004—2017年IKD比例显著增加[27.2%(264/969)比36.2%(2797/7726),P<0.001]。IKD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CKD组[1.6(0.8,3.3)岁比1.8(1.0,3.2)岁,P<0.001]。与CKD组相比,IKD组较少累及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但更易累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P值均<0.05)。IKD组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水平显著低于CKD组,而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血钠水平显著高于CKD组(P值均<0.05)。与CKD组相比,IKD组的IVIG治疗率更低[89.5%(2739/3061)比94.6%(5327/5634),P<0.001],发病至首剂IVIG治疗间隔时间更长[(7.5±3.8)d比(6.8±3.0)d,P<0.001],IVIG无应答率更低[5.0%(137/2739)比7.7%(412/5327),P<0.001,校正P<0.001]。IKD组CAL发生率显著高于CKD组[15.8%(481/3039)比11.2%(627/5597),P<0.001,校正P<0.001],主要为小型和中型CAL发生率较高(P<0.05)。IKD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心包积液、心脏增大、瓣膜反流发生率均高于CKD组(P值均<0.05)。IKD组复发病例占比显著高于CKD组[1.8%(54/3061)比0.7%(41/5634),P<0.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血白蛋白水平降低、发病至首剂IVIG治疗间隔时间较长,以及IVIG无应答为I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KD组炎症水平及IVIG无应答率均低于CKD组,但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KD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血白蛋白水平降低、首剂IVIG治疗间隔时间较长和IVIG无应答为I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IK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