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不同种类液体行离体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不同种类液体行离体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行离体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开展超容量液体填充及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择期行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RL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M组),每组12例。于麻醉前取静脉血10mL,在离体恒温37℃环境下分别以10∶1、10∶4、10∶10(RL、HES组)稀释度或10∶0.5、10∶1、10∶4(HM组)稀释度在聚乙烯试管内进行血液稀释,通过血栓弹性描记图(TEG)检测稀释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记录各组液体不同稀释点的TEG结果[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角度(α角)、最大振辐(MA)、凝血指数(CI)]及红细胞压积(Hct)、胶体渗透压(COP)数值,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大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RL组中,与10∶10稀释比例比较,10∶4稀释比例的R、K值显著缩短(P值均<0.05),α角、MA显著增大(P值均<0.05)。HES组中,10∶1、10∶4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仍在正常范围内,10∶10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小(P值均<0.05)。HM组中,10∶0.5、10∶1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在10∶4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0.5、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少(P值均<0.01),偏离正常值范围。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加,RL组的COP逐渐减小,其余两组则逐渐增大,RL组和HES组的稀释比例为10∶10时,与全血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大体形态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乳酸林格液稀释可以引发血液高凝状态,以中度血液稀释为甚。羟乙基淀粉130/0.4在轻度稀释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大,中度、极度血液稀释可导致血液趋向低凝。羟乙基淀粉高渗氯化钠盐溶液40在临床常用范围内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明显。3种液体均对COP有明显影响,但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